中国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媒体制作
中国广播电视传媒集团(China Media Group,简称 "中国传媒集团")最近首播了由人工智能生成服务(GenAI)协助制作的中国首部系列动画片。这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制作,尤其是动画制作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该系列片利用了GenAI,包括类似于OpenAI'Sora的文本到视频工具,反映了政府推动国有企业拥抱人工智能创新的决心。
中国在人工智能动画领域的飞跃
这部名为《千秋诗颂》的 26 集系列剧在中国传媒集团的平台上首次亮相,以中国古典诗词及其相关叙事为主题。该剧采用 GenAI 技术,包括中国传媒开发的 CMG Media GPT 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SAIL)的人工智能技术,制作过程涉及从构思到后期制作的各个阶段。
GenAI 在生产中的作用
CMG Media GPT 经过大量视频和音频数据的培训,通过生成让人联想到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艺术品和动画序列,促进了角色和场景的设计。这种方法不仅确保了效率,还保持了剧集的美学完整性,体现了广播公司对内容创作创新的承诺。
政府拥抱人工智能技术
中国传媒集团采用人工智能符合政府利用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ASAC)的指导下,国有企业(SOE)被敦促优先考虑人工智能的整合,并在各个领域发掘其潜力。
国资委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在最近的一次研讨会上,国资委强调了人工智能在推动高质量增长方面的重要性,并指示国有企业拥抱技术进步。虽然中国传媒集团不是一家中央国有企业,但它对人工智能的拥抱凸显了中国企业利用新兴技术获取竞争优势的大趋势。
对中国媒体格局的影响
中央国有企业拥有大量资产和市场影响力,它们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承诺可以促进各行业的创新。此举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将中国定位为人工智能驱动的内容创作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对动画师工作的影响
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是,人工智能在动画制作中的兴起是否会对传统动画师的工作保障构成威胁。虽然人工智能简化了制作的某些环节,如角色设计和场景生成,但人类的创造力仍然不可替代。动画师是将情感、深度和故事的细微差别注入最终产品的关键,而这些方面是人工智能无法复制的。
人工智能在动画领域的未来
中国进军人工智能驱动的动画领域,标志着媒体制作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对国内外观众都产生了影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的融合将为娱乐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为创造力和故事讲述提供新的途径。
驾驭艺术与技术的交汇点
在我们探索艺术与技术的交汇点时,我们发现人工智能在提供效率和便利的同时,也对传统的手工艺和人类表达方式提出了挑战。问题来了:在一个机器可以模仿艺术风格并自主生成内容的时代,什么才是真正的创造力?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在创意产业中的日益普及,有关知识产权和艺术商品化的担忧也随之而来。
然而,在这些不确定因素中,蕴藏着合作与创新的机遇。通过将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工具而不是人类创造力的替代品,我们可以探索讲故事的新可能性,并放大以前被边缘化的声音。从本质上讲,创造力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不仅是对讲故事的重新定义,也是对共同创造未来的邀请,在未来,技术将成为包容性和真实叙事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