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经济衰退中转向加密货币
面对步履维艰的中国经济和股市,像迪伦-鲁恩(Dylan Run)这样的投资者正在加密货币中寻找庇护。尽管 2021 年中国禁止加密货币交易和挖矿,但仍有一些人采用创造性的方法,利用农村银行卡和海外渠道来规避限制。Run与投资者的想法不谋而合,他将比特币视为避风港,就像黄金一样。
中国灰色市场加密货币蓬勃发展
虽然中国大陆禁止加密货币活动,但交易商们还是会利用 OKX 和 Binance 等交易所。Chainalysis 报告称,中国的加密货币相关活动出现反弹,2023 年点对点交易量排名全球第 13 位,高于 2022 年的 144 位。中国加密货币市场的交易额估计为864亿美元,超过了香港的640亿美元。大额零售交易,特别是 1 万至 100 万美元之间的交易,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
香港的 Crypto HK 等线下加密货币兑换店为繁荣的地下加密货币市场锦上添花。在国内形势充满挑战的情况下,包括中国银行子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也在香港探索加密货币相关业务。
地下加密货币
尽管有禁令,中国的加密货币市场仍在蓬勃发展,估计交易额达 864 亿美元。香港对线下加密货币兑换店的监管较松,这预示着地下市场的繁荣。像迈克尔-王(Michael Wang)这样的投资者报告说,每天的交易量达到数百万,这表明地下加密货币市场十分繁荣。
中国资本寻求海外投资
与此同时,中国投资者对海外市场的兴趣与日俱增,导致ETF溢价激增。由于急于将资金转移到海外,个人投资者愿意支付高额溢价,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 ETF 交易价格较其资产净值高出 14-20%。由于沪深 300 指数长期低迷,价值缩水 11.4%,投资者纷纷寻求海外市场的庇护,尤其是日本和美国市场。这种对海外资产的渴望反映了房地产、比特币和黄金过去的趋势,凸显了投资者情绪在中国经济挑战下的转变。
投资者情绪和市场动态
日本和美国 ETF 的飙升预示着中国政府在稳定国内市场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在基准指数下跌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者助长了海外资金的流出。追踪日本日经225指数和美国股市的中国上市ETF交易量显著增加,表明投资者情绪发生转变。
海外投资的挑战与机遇
投资者涌入美国 ETF 的热潮已超越日本。尽管基金经理就潜在损失发出警告,但这一趋势依然存在。中国的资本管制限制了海外直接投资,促使投资者转向在岸上市的QDII基金。然而,由于港股投资占主导地位,收益不佳,因此挑战也随之而来。
尽管 QDII 基金面临挑战,但全球投资需求依然强劲。热衷于多元化投资的中国投资者发现选择有限,导致指数基金出现溢价。供需失衡凸显了巨大的商机,因为投资者急于寻求国内市场以外的投资渠道。
ETF 指数基金的溢价
指数基金,尤其是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大受追捧,溢价成为焦点。文章剖析了海外代表性基金的溢价情况,强调了稀缺性因素。投资者的情绪在二级市场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日经 ETF 溢价率高达 20%,揭示了对优质海外资产的激烈争夺。
驾驭全球投资格局
随着经济格局的演变,中国投资者正努力应对投资组合多样化的复杂性。加密货币为投资者提供了逃离灰色市场的途径,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则成为投资者追捧的海外投资渠道。尽管存在挑战和溢价的投机性质,投资者仍表现出参与全球市场的渴望,在国内经济不确定性的限制之外寻找机会。这一趋势引发了对中国海外投资前景的质疑,预示着在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方面存在重大商机。